□本報記者搜尋行銷餘東明
  山東省臨邑縣公安局大孫警務室近日開通辦理新一代指紋身份證業務,十里鋪村村民孫經連成了該項業務第一位受益人。“以前都要到派出所去辦化療飲食,來去開車都得一個多小時,現在就在家門口,方便多了。”老孫說。
  此舉正是當地警方打造“社區六進升級版”的一個縮影。2012年下半年以來,德州市根據山東省公安廳統一部署,開展以“消防、交管、危管、外管、裝潢網管、物管”為內容的“社區六進”工作;近一年來,德州市在原有基礎上,要求各基層單位根據自身實際,打造“6+X”的“社區六進升級版”。
  “多年來,派出所服務管理半徑過大,而社區警務室服務管理職能相對單一。以至於公安工作很難真正全面融進百姓、沉入基層。”德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公安局局長於松岩說:“通過‘社區六進’,很好地解決了派出所、警務室與基層群眾之間脫節問題,全面打造了社區警務微循環系統,大大加快了社區警務新陳代謝。我們在嘗到這一甜頭後,進一步打造了‘6+X’的‘社區六進升級版’,將更多群眾迫切需要的公安服務管理職能向社區抗癌食物排行延伸,讓每一個警務室成為百姓家門口的派出所,使之成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舉措。”
  警民懇談花店問計於民
  臨邑縣張大莊社區是一個依靠油區發展起來的社區,這裡的居民來自天南海北,生活習俗迥異,造成很多孩子性格偏執,缺乏應有的溝通能力。
  “在每月一次的警民懇談會上,我們很多居民代表都提出這個問題,希望在社區警務室建立心理咨詢疏導工作站,以較好地幫助這些孩子。”居民王思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民警張宗波是一位三級心理咨詢師,此後就成了張大莊警務室的一名心理輔導員,幾乎每天都會有孩子預約上門作心理疏導。
  在德州市公安系統,諸如警民懇談會這樣借助有效平臺深入瞭解群眾需求的做法比比皆是。網上,民生警務平臺、警務室博客、微博、QQ群,這些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的溝通平臺架起警民聯繫的現代化橋梁;網下,“大討論,大走訪,創滿意”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讓廣大民警及時瞭解群眾所求所盼,懂得“為何從警、如何做警、為誰用警”。
  “近年來,我市各級公安機關致力於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推出了一系列加強社會管理的公安工作新舉措,動力源頭就是這種時刻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繫溝通的工作理念。”於松岩說,“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唯有將社會管理創新與群眾路線緊密結合,才能真正促進公安機關服務效能大提速、民警作風大轉變。”
  社區六進結親連心
  “駕駛證馬上到期了,昨天就收到社區民警的短信提醒,你看,這在家門口的警務室三五分鐘就搞定了。”對於德州高地社區居民張先生來說,交管業務進社區讓原本非常麻煩的事一下子變簡單了。
  走進齊河縣公安局潘店派出所北街警務室,記者看到,交管、消防、危管、外管、網管、物管六大業務定期辦理時間表掛在牆上,辦事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條款和承諾清清楚楚;屋裡設置了等候區、調解室、警民懇談室;屋外,各種消防、法制宣傳展板讓小區居民茶餘飯即掌握了各類安全防範知識。
  “‘社區六進’切中了時代需求,回應了群眾期待,揭示了夯實平安根基的本質要求,抓住了社會管理的關鍵問題,為德州市警務機制轉型升級指明瞭努力方向。”於松岩告訴記者,“從一年多實踐來看,‘社區六進’從軟件和硬件上都極大提升了公安機關服務管理基層能力,實現了以‘服務促管理,以管理強服務’的根本目標。”
  據統計,2012年以來,德州公安進一步加大警務室裝備建設投入,目前全市已建設社區警務室522個,實現了社區警務工作全覆蓋,累計投入資金達8500餘萬元。同時,不斷拓寬警力增加渠道,2012年至今全市公安機關新增編製1500餘人,配備專職社區民警594人、輔警1800餘人,並將社區警務運行及輔警、治安聯防隊伍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多年來困擾社區警務“有地辦事、有錢辦事、有人辦事”三個難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在此基礎上,當地公安機關適時提出了打造“6+X”的“社區六進升級版”,要求全市各基層警務室結合實際,不斷推出新舉措,使服務進一步向精細化、人性化、科學化延伸。
  “群眾的需求日新月異、千變萬化,我們要善於統籌歸納、善於整合創新,在‘6+X’的模式和結構上下功夫,‘社區六進’,‘六’是一個有限的數字,而‘X’是一個無窮的概念。”於松岩說,“服務看似家常事,潛移默化入人心,唯有通過有限的平臺充實無限的服務內容,才能讓公安工作深入人心,才能更加和諧警民關係,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築牢基層共創平安
  齊河縣西屯村鄉村醫生陳波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村治保主任。這一職務在當地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義務活,每年陳波都能領到4000多元的職務報酬。前一陣子,有人到村口偷樹,就是陳波帶著村民把這夥人全部抓獲並扭送派出所,為此,他還獲得了相應的獎金。
  在齊河縣,像陳波這樣的治保主任有1051名,覆蓋全縣所有自然村和城市社區。據統計,每年通過他們的努力共化解基層大小矛盾糾紛11000餘起,占全縣總數的70%以上。
  “‘社區六進’,不能忽略人的因素,打造升級版,更需要一支強有力的隊伍。目前,派出所服務半徑大,基層警力嚴重缺乏。”齊河縣公安局局長劉玉輝說,“警力不夠靠民力,於是我們把出自本鄉本土,熟悉情況,在基層治安防範、案件預處理上有明顯優勢的治保主任隊伍充分調動起來,建立起農村治安的第一道防線,鞏固住服務群眾的第一道關口。”
  目前,德州市在推廣齊河治保主任制度的同時,還啟動了“四位一體”的幹部選拔機制,其中一大風向標就是,幹部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工作業績,以此推動屯警於基層的目標。
  據悉,打造”社區六進升級版“,讓德州公安工作呈現出“一強二升三降”的發展態勢,即群眾安全感增強,破案率和群眾滿意度上升,案件發生率、涉警信訪量和公共安全事故量全面下降,為平安德州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公安工作根在基層、源在百姓,提供便捷服務,化解矛盾糾紛,回應百姓訴求,基礎工作打牢了,群眾工作做細了,才能為公安打擊、管理、服務各項職能帶來固本之根和源頭活水。”於松岩說。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警民懇談問計於民
  臨邑縣張大莊社區是一個依靠油區發展起來的社區,這裡的居民來自天南海北,生活習俗迥異,造成很多孩子性格偏執,缺乏應有的溝通能力。“在每月一次的警民懇談會上,很多居民代表都提出這個問題,希望在社區警務室建立心理咨詢疏導工作站,以幫助這些孩子。”居民王思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民警張宗波是一位三級心理咨詢師,此後就成了張大莊警務室的一名心理輔導員,幾乎每天都會有孩子預約上門作心理疏導。
  在德州市公安系統,諸如警民懇談會這樣借助有效平臺深入瞭解群眾需求的做法比比皆是。網上,民生警務平臺、警務室博客、微博、QQ群,這些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的溝通平臺架起警民聯繫的現代化橋梁;網下,“大討論、大走訪、創滿意”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讓廣大民警及時瞭解群眾所求所盼,懂得“為何從警、如何做警、為誰用警”。
  “近年來,我市各級公安機關致力於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推出了一系列加強社會管理的公安工作新舉措,動力源頭就是這種時刻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繫溝通的工作理念。”於松岩說,“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唯有將社會管理創新與群眾路線緊密結合,才能真正促進公安機關服務效能大提速、民警作風大轉變”。
  社區六進結親連心
  “駕駛證馬上到期了,昨天就收到社區民警的短信提醒,你看,這在家門口的警務室三五分鐘就搞定了。”對於德州高地社區居民張先生來說,交管業務進社區讓原本非常麻煩的事一下變簡單了。
  走進齊河縣公安局潘店派出所北街警務室,記者看到,交管、消防、危管、外管、網管、物管六大業務定期辦理時間表掛在牆上,辦事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條款和承諾清清楚楚;屋裡設置了等候區、調解室、警民懇談室;屋外,各種消防、法制宣傳展板讓小區居民茶餘飯後即掌握了各類安全防範知識。
  “‘社區六進’切中了時代需求,回應了群眾期待,揭示了夯實平安根基的本質要求,抓住了社會管理的關鍵問題,為德州市警務機制轉型升級指明瞭努力方向。”於松岩告訴記者,“從一年多實踐來看,‘社區六進’從軟件和硬件上都極大提升了公安機關服務管理基層能力,實現了以‘服務促管理,以管理強服務’的根本目標。”
  據統計,2012年以來,德州公安進一步加大警務室裝備建設投入,目前全市已建設社區警務室522個,實現了社區警務工作全覆蓋,累計投入資金8500餘萬元。同時,不斷拓寬警力增加渠道,2012年至今全市公安機關新增編製1500餘人,配備專職社區民警594人、輔警1800餘人,並將社區警務運行及輔警、治安聯防隊伍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多年來困擾社區警務“有地辦事、有錢辦事、有人辦事”三個難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在此基礎上,當地公安機關適時提出了打造“6+X”的“社區六進升級版”,要求全市各基層警務室結合實際,不斷推出新舉措,使服務進一步向精細化、人性化、科學化延伸。
  “群眾的需求日新月異、千變萬化,我們要善於統籌歸納、善於整合創新,在‘6+X’的模式和結構上下功夫,‘社區六進’,‘六’是一個有限的數字,而‘X’是一個無窮的概念。”於松岩說,“服務看似家常事,潛移默化入人心,唯有通過有限的平臺充實無限的服務內容,才能讓公安工作深入人心,才能更加和諧警民關係,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築牢基層共創平安
  齊河縣西屯村鄉村醫生陳波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村治保主任。這一職務在當地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義務活,每年陳波都能領到4000多元的職務報酬。前一陣子,有人到村口偷樹,就是陳波帶著村民把這夥人全部扭送派出所,為此,他還獲得了相應的獎金。
  在齊河縣,像陳波這樣的治保主任有1051名,覆蓋全縣所有自然村和城市社區。據統計,每年通過他們的努力共化解基層大小矛盾糾紛11000餘起,占全縣總數的70%以上。
  “‘社區六進’,不能忽略人的因素,打造升級版,更需要一支強有力的隊伍。目前,派出所服務半徑大,基層警力嚴重缺乏。”齊河縣公安局局長劉玉輝說,“警力不夠靠民力,於是我們把出自本鄉本土,熟悉情況,在基層治安防範、案件預處理上有明顯優勢的治保主任隊伍充分調動起來,建立起農村治安的第一道防線,鞏固住服務群眾的第一道關口”。
  目前,德州市在推廣齊河治保主任制度的同時,還啟動了“四位一體”的幹部選拔機制,其中一大風向標就是幹部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工作業績,以此推動屯警於基層的目標。
  據悉,打造“社區六進升級版”,讓德州公安工作呈現出“一強二升三降”的發展態勢,即群眾安全感增強,破案率和群眾滿意度上升,案件發生率、涉警信訪量和公共安全事故量全面下降,為平安德州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公安工作根在基層、源在百姓,提供便捷服務,化解矛盾糾紛,回應百姓訴求,基礎工作打牢了,群眾工作做細了,才能為公安打擊、管理、服務各項職能帶來固本之根和源頭活水。”於松岩說。
  (原標題:警務室成百姓家門口派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xy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